繼2012年鐵精礦產量實現1055.95萬噸后,攀鋼礦業公司2013年鐵精礦產量突破1207萬噸,再次刷新歷史紀錄,為攀鋼控虧扭虧增效提供了重要原料保障。
2013年,在面臨生產任務重、礦山采剝失調、礦石質量不穩定、鐵精礦輸出不均衡、工程建設等多種因素影響下,為了確保全年1200萬噸鐵精礦、54萬噸鈦精礦生產任務完成,該公司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迎難而上,從容應對,緊緊圍繞“產量、質量、成本”等關鍵要素,大力實施低成本戰略,全力做好保產增效各項工作。
在采礦生產組織管理上,該公司根據外部條件,重點加強外部協調,最大限度保證電力和礦石原料,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礦石資源,科學安排鐵精礦生產計劃,合理控制鐵精礦生產節奏,努力將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降到最小,努力優化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朱礦加強穿、采、運、排四大工序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加快生產組織節奏,提高工作效率。白馬鐵礦嚴格按照“采剝并舉、剝離先行、綜合平衡、合理循環”的原則,以加大采場剝離量和均衡穩定礦石輸出為重點組織生產,并根據白馬選礦生產需要,加強生產計劃管理,進一步優化采場道路系統和生產組織, 努力實現縮短運距和分流行車,積極提高礦石的保供能力。
在選礦生產工藝上,該公司確立了“以鐵精礦放量生產為中心、加強內外聯系和協調”的生產組織原則,嚴格執行調度紀律,全面掌握影響生產的外部不利因素,機動靈活掌控生產。在生產中,選礦廠破碎車間充分發揮進口破碎機的優勢,合理均衡粗、中、細破負荷,努力提高單機效率,加強閉路篩板控制,保證粒度合格;磁選車間強化磨選流程的精細化操作,加強信息反饋,不斷調整和優化工藝操作參數,盡最大努力提高單機效率。白馬選礦廠注重全面協調好中破干式破礦、細破高壓輥磨機投運后礦石保供工作,降低來礦中的含粉量、溜井礦含水量,盡可能減少對破碎系統影響。
在確保產量穩步提升的基礎上,該公司還成立了財務管理督導組,把成本費用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廠礦單位,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形成了全員成本管理的新格局。同時,該公司積極開展對標活動,選取采選板塊的運營總指標與鞍鋼礦業公司進行對標,分別從運營成本、設備運行管控方面開展對標工作;該公司下屬主體對標單位與鞍鋼礦業齊大山鐵礦、鞍鋼礦業齊大山選礦廠進行對標,從工序、設備、管理、成本等方面開展對標工作,做到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