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攀鋼領導班子來到攀鋼礦業朱蘭鐵礦鐵路排土場,與干部職工一起參加義務植樹,用實際行動履行企業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責使命。這是攀鋼連續6年在礦山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近年來,作為長江上游最大的鋼鐵釩鈦企業,攀鋼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堅決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為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一江清水永續東流貢獻力量。
樹牢上游意識 加強環境治理
長江奔流,澤被兩岸。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保護高度重視,念茲在茲。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宜賓市三江匯流處,駐足江邊,遠眺三江六岸,強調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守護好中華文明搖籃的必然要求。要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
牢記殷殷囑托,攀鋼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滿足國家戰略需要,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游意識,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7月5日,四川省攀枝花市生態環境局2023年第二次通氣會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攀枝花市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排名全國第十位,四川省第一位;1至5月,該市納入考核的8個國控省控斷面水環境質量Ⅱ類及以上達標比例100%,水環境質量向好趨勢明顯。
“一系列優異數據的背后,離不開攀鋼作出的積極貢獻。”攀枝花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這是攀鋼切實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生動體現。
攀西釩鈦磁鐵礦中硫含量高達0.7%,燒結煙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含量最高時達9000mg/Nm^3,是進口礦的近10倍。因此,攀西釩鈦磁鐵礦燒結煙氣脫硫被稱為世界性難題,也使得攀鋼與其他鋼鐵企業相比,面臨的環保挑戰更加嚴峻。
為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落到實處,攀鋼高度重視,加大投入,成立以董事長、黨委書記和總經理為主任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定期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形成黨政同責、齊抓共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責任體系;建立環保督察機制,設立專門的環保督察機構,組建專職環保督察隊伍,常態開展督察檢查,執行年度、月度環保工作例會制度,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管得住、管得好。
2022年,攀鋼以解決區域環境問題為重點,以改善地區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攀鋼釩煉鐵廠新1號燒結機煙氣脫硝改造等60項環保項目,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
“十三五”以來,攀鋼先后實施大氣、水、固廢、噪聲、生態建設等生態環境保護項目369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大幅度下降,各區域廠區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2022年攀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排放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83%、48%、42%。
堅持高強度投入,為環境保護筑牢工藝裝備基礎。攀枝花基地先后淘汰煉鐵廠5、6號焦爐及能動分公司7、8號鍋爐。建成覆蓋所有工序的環保處理設備191套,其中廢氣處理設備167套、廢水處理設備24套;完善監測監控體系,實現所有重點污染源實時在線監測。環保水平不斷提高、污染物排放量不斷降低,攀鋼釩在省級企業環境信用評價中連續三年被評為“環保誠信企業”,2020年獲得四川省“綠色工廠”稱號。
為加強水生態環境治理,攀鋼圍繞長江流域“三水共治”要求,完善廢水排放口管理臺賬及清單,編制廢水減量化實施方案,2022年實施弄弄坪主廠區雨污分流一、二縱主管網建設等5項水治理項目,廢水減排130萬噸。“十三五”以來,先后實施69個水污染防治項目,全面實現外排廢水穩定達標,水環境風險管控能力大大增強。
抓好生態修復 構建生態屏障
“今年,攀鋼礦業公司分期分批對朱蘭鐵礦鐵路排土場實施生態修復,修復面積為770畝。”攀鋼礦業安環部負責人對排土場覆綠如數家珍。
近年來,攀鋼高度重視朱蘭鐵礦礦山跡地修復治理工作,按照“科學規劃,有序推進”的原則,全力實施礦山跡地修復治理。2017至2022年,持續投資用于朱蘭鐵礦跡地修復治理,完成生態修復面積2387畝。
按照“邊生產邊開展生態修復”的要求,攀鋼積極推進礦山生態恢復,“十三五”以來,先后實施礦山生態恢復面積1萬余畝,被國家自然資源部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如今,礦山生態修復基本形成草、灌、喬植物的高質量生態修復配置模式,提高了區域植被覆蓋率,減少了水土流失,提升了礦區地貌景觀品質,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走進位于攀枝花市的攀鋼石灰石礦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蔥郁的綠色。隨著植被的恢復和生長,昔日開采石灰石礦留下的礦道及灰白色的痕跡正在慢慢消失,逐漸被綠色覆蓋。
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蘇鐵專類保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現有天然生長的攀枝花蘇鐵38.5萬余株。隨著蘇保區的發展,石灰石礦采場及排土場被劃入蘇保區紅線范圍內。
在生態效益與經濟利益面前,攀鋼堅定地選擇了前者。為給攀枝花蘇鐵“讓路”,攀鋼舍棄了30年的礦山開采,還持續投入資金,通過“異地運土、掛網保土、擋墻固土”和“光伏提灌、覆膜保水、微噴滴灌”等創新舉措,為荒山披上了綠裝。
“攀鋼石灰石礦退出蘇鐵自然保護區及生態修復項目”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辦列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為建設美麗中國交上一份優異答卷。
站在馬家田尾礦庫大壩上,遙望數千畝庫區,美麗的金雞菊、格桑花正迎風搖曳。
馬家田尾礦庫見證了攀枝花從無到有、越來越好的發展歷程。目前,攀鋼正與攀枝花市政府合作,實施“阿署達花海”項目,打造全國首個集生態、文化、藝術體驗于一體的市民公園、網紅山谷,推動攀枝花市“工業強市、精明增長、綠色低碳”戰略規劃落地。
推進超低排放 加快綠色發展
走進西昌鋼釩,綠色的草地、潔凈的路面、茁壯成長的樹木和隨處可見五顏六色的花朵,讓人神清氣爽。在這片土地上,優美的環境、一流的工藝、先進的指標,讓業內專家點贊。
“在抓好廠區環境治理的同時,攀鋼投入大量資金,對所有高爐煤氣末端用戶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目前,改造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8月底即將建成投運。”西昌鋼釩有關負責人說。
2018至2022年,該公司建設并投運“燒結煙氣脫硫脫硝改造項目”“焦爐煙道廢氣脫硫脫硝項目”“發電機組鍋爐廢氣脫硝改造項目”等81個環保提升項目,環保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雙碳”目標提出后,西昌鋼釩圍繞國家《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制定《西昌鋼釩有限公司碳達峰及低碳發展專項規劃》《攀鋼集團西昌鋼釩有限公司達環保A級企業標準及超低排放工作推進方案》,確定“十四五”期間節能降碳項目11項,大力推廣低碳技術應用。項目全部實施后,年可節約標準煤9萬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3萬噸。
西昌鋼釩超低排放工作打出“組合拳”,攀鋼釩在超低排放工作中也頻傳捷報:
2022年完成煉鐵廠1、2號焦爐煙氣脫硫脫硝改造等46項超低排放項目,新2號燒結機等75個排放口實現超低排放要求,有組織超低排放率達到90%;
完成5、6號焦爐節能環保改造,節能環保指標大幅下降;今年3月投運的新3號燒結機超低排放改造,滿足超低排放要求……
制定《攀鋼釩公司超低排放改造攻堅方案》,借鑒同行業先進企業治理技術及經驗,全面清理問題。如今,攀鋼釩正加速超低排放改造攻堅,擬定的31個重點項目正強勁推進,引領綠色高質量發展。
“堅定推進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升級,始終堅持發展一片產業,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守護綠水青山,積極探尋‘低碳’和‘藍天’共贏之路。”攀鋼主要負責人表示,守好長江一江清水是我們的責任,是作為央企的擔當!
近年來,攀鋼結合國家超低排放實施意見及省市政府要求,開展系統排查梳理,制定改進措施,規劃實施超低排放項目140項。建立超低排放推進工作機制,制定推進工作方案,成立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對重點項目實施掛圖作戰,并通過持續優化原燃料結構,持續推進數字化系統應用極致化,探索和加快低碳新技術研發,加快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把總書記的重要要求付諸行動、見之于成效,攀鋼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實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切實守護一江清水永續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