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礦山生態修復規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提出,計劃用3年時間對7座礦山進行系統性生態修復,完成治理面積191.11公頃,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和諧統一,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多年來,作為國內鐵礦行業的龍頭企業,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鋼礦業”)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制定實施了綠色礦山建設總體規劃和恢復治理規劃,有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其中,發布《鞍鋼礦山生態修復三年規劃(2020-2022年)》,對鞍山市及遼陽市弓長嶺地區的9座礦山進行系統性生態修復,累計治理面積478.23公頃。該公司先后獲得“全國踐行生態文明優秀企業”等榮譽稱號,下屬的基層10座礦山獲評“國家級綠色礦山”。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外交部部長助理、發言人華春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點贊鞍鋼礦業生態保護成果。
此次發布的《規劃》提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科學技術為先導,實現社會、經濟、資源及生態效益的統一及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主要工作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在借鑒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重塑礦山生態環境系統,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的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堅持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等原則,計劃從今年開始到2025年對包括鞍山地區的東鞍山鐵礦、關寶山礦業、大孤山鐵礦、砬子山鐵礦、齊大山鐵礦和遼陽地區的燈塔石灰石礦、大連地區的石灰石新礦等7座礦山進行系統性生態修復。
據了解,在《規劃》推進過程中,鞍鋼礦業將實施專業化治理、項目化運作,對照項目清單壓實責任、倒排時間、掛圖作戰,做到守信踐諾,確保目標如期實現。